何谓“气数”?
所谓气数,是指天地旋转所形成的五行的旺盛之气,以及五行旺盛之气所赋予万物的生存能量。气数标志着万物盛衰的节律,以及万物生灭的限数。
1.五行的旺盛之气
五行在某节令之后所达到的旺盛状态,即中气。
十二节令:
立春、惊蛰、清明、立夏、芒种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、小寒
十二中气:
雨水、春分、谷雨、小满、夏至、大暑、处暑、秋分、霜降、小雪、冬至、大寒
节令是五行的分界,中气则是某一五行的乘旺阶段,因此,中气是判断五行旺衰的重要指标。
进入立春十天后是雨水,甲寅木发达;进入惊蛰十天后是春分,乙卯木茂盛。
进入清明十天后是谷雨,戊辰土肥厚。
进入立夏十天后是小满,丙巳火炽热;进入芒种十天后是夏至,丁午火酷热。
进入小暑十天后是大暑,己未土浮躁。
进入立秋十天后是处暑,庚申金坚硬;进入白露十天后是秋分,辛酉金坚韧。
进入寒露十天后是霜降,戊戌土硬实。
进入立冬十天后是小雪,壬亥水汹涌;进入大雪十天后是冬至,癸子水充沛。
进入小寒十天后是大寒,己丑土冰冻。
《素问·六节藏象》载:“夫六六之节,九九制会者,所以正天之度,气之数也。天度者,所以制日月之行也;气数者,所以纪化生之用也。天为阳,地为阴。日为阳,月为阴。行有分纪,周有道理。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而有奇焉,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,积气余而盈闰矣。立端于始,表正于中,推余于终,而天度毕矣。”
译文:
六六之节用以确定天度变化,四季更替;九九制会用以演算五行气数,生老病死。继而言之,天度是日月的运行法则,而气数则是描述万物生老病死的秘旨。
天为阳,地为阴。日为阳,月为阴。日月运行各有经纬,循环运转各有轨道。太阳一天运行一度,而月亮一天则运行十三度多,所以大小月合起来才形成了一年。但一年必有余气,所以把剩余的天数积累起来称作闰月。具体的计算方法是,首先确定二至的起始,再用圭表测量日影的变化,从而推出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。依此,每四年校正一次没有中气的闰月。如此,天度就计算出来了。
六六之节:⑴十二节令与十二中气。节,节点,节气。⑵一甲子60日,六甲子正好360日,是为一年。其实,两种解释都是一个意思。
九九制会:九,是极点的意思;制会,顺应法则,协调统一,不能超越。
有关九数,是一个含义深邃的数字。
①一九如九,天下有九宫;每季的常数是九十日;夏至太阳黄经为九十度。
②二九一十八,奇门有阴阳十八局;人命虚龄十八逢罗睺计都;二至间隔的常数是一百八十天;秋分太阳黄经为一百八十度。
③三九二十七,月球旋转周期的常数是二十七天;老虎孕期是七个月;人类孕期是二百七十天;冬至太阳黄经为二百七十度。
④四九三十六,北天极向上是三十六度;南天极向下三十六度;一年的常数是三百六十日;鹿的孕期是六个月。
⑤五九四十五,五行有五,积九四十五,五行竭尽,故世人讳言四十五岁;猿子孕期五个月;四十五日节候必变;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;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;冬至四十五日立春;夏至四十五日立秋。
⑥六九五十四,古代乐律林钟之数;猪的孕期是四个月;五岁大闰,共计五十四日。
⑦七九六十三,犬的孕期是三个月。
⑧八九七十二,环绕北极径有七十二度,称作上规;环绕南极的七十二度,叫做下规;马的孕期是十二个月。
⑨九九八十一,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。
《运气易览·论五天五运之气》:“开辟以来,五气乘承,元会运世⑩,自有气数,天地万物所不能逃。”
译文
自从盘古开天地,五行相生相克,岁月流转,天地自有变化,万事万物都无法逃脱这种法则。
⑩元会运世:北宋邵雍认为,世界从生到灭的周期是129600年,称作一元。
1世等于30年,12世等于1运(360年),30运等于1会(10800年),12会等于1元(129600年)。
2.天体运行所造成的利害现象,即天运
《九水七旱论》云:“灾祥之生,其本在人,而天末焉,故治世多休徵,乱世多咎徵,非独气数也。以其主德之修悖①,气之和沴②,象之喜怒,而应殊焉。休咎之分,天之所以赏罚人主③也。”
译文
天下发生灾兆,其根源在于人,而不是天,因此,盛世多吉兆,乱世多灾兆,并非只是上天所致。世间人品有善恶,修为有益害,形象有喜怒,所以世间才有不同的呼应。有吉有凶,这是上天对当事者的奖赏或惩罚!
①修悖:即善恶。
②和沴:谦和与伤害。沴,读lì,气相伤谓之沴。
③人主:当事者,这里多指当政者。
3.指国运,以及因气数所铸就的国家期限
《明史本纪·庄烈帝》:“祚讫①运移,身罹祸变,岂非气数使然哉?迨至大命有归,妖氛②尽扫,而帝得加谥建陵,典礼优厚。”
典故
1644年,华北鼠疫,南京地震,民不聊生。三月十九日,李自成攻陷北京,国运终结,帝运失去,明朝天子崇祯帝自缢身亡,难道这种结局不是气数造成的吗?待到五月,清军入关,大顺王朝灭亡,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发丧三天,并追加谥号“庄烈帝”。
①祚讫:国运终结。
②妖氛:比喻祸乱、瘟疫、灾荒。祸乱,指李自成;瘟疫,指鼠疫;灾荒,指地震。
《宋书·孝武帝本纪》:“天步③艰难,国道用否④,虽基构永固,而气数时愆。”
译文
公元453年五月初八,孝武帝(刘骏)颁发诏令:当下朝政艰难,政令无法施行,纵然国家基业长久坚固,但国运导致当下出现了过失(是指刘绍害死了文帝)。
③天步:国家策略。
④用否:政令不畅。
《明通纪》:成化三年四月,六科十三道上言:近日以来,或日月赤色,或阴气昏蒙,或大风激烈,或黄霾蔽天。辽东,宣府,四川地震,虽各远在一方,实关朝廷气数。
译文
1467年四月,六科和十三道的官员向皇上进言:近日以来,有时候日月发红,有时候阴雾重重,有时候狂风咆哮,有时候沙尘蔽日。辽东地区、冀北地区和四川都发生了地震,三地虽然相距甚远各在一方,实际这与国运有关。
4.指历法所要关注的节侯变化
《山堂考索总论诸历》云:“天之高也,日月星辰之远也。寒燠雨旸①,气数之不齐。章蔀纪元②,馀分之所积。”
译文
上天高不可攀,日月星辰遥不可及。四季寒暑阴晴,原因在于气数参差不齐。历法章蔀纪元,原因在于积累的剩余时间。
①寒燠雨旸:燠,读yù,炎热;旸,读yáng,晴天。
②章蔀纪元:日月运行产生了节气和朔望,以及干支系统,所以,历法必须对三者进行协调,因此就产生了章、蔀、纪、元。
19年等于一章,四章(76年)等于一蔀,二十蔀(1520年)等于一纪,3纪(4560年)等于一元。
(下文摘自网络)
19年置7闰,能使节气和朔望月的周期协调起来。19年后的冬至节刚好也是日月合朔的日期,节气和初一是在同一天。所以19年为一章。
但19年后的天数剩余¼天,也就是说历元是子时,19年之后则是在酉时了,余了¾天。于是,再将19年乘以4,就是乘以余数的分母,这样就能确保整个周期的最后是同一时辰。所以76年为一蔀。
节气和朔望月都进行了统一,还要把干支纪日也统合进来。六十甲子循环一周,这中间的天数一定是六十的整数倍,一蔀76年×365¼天=27759天,用27759天/60=462余13/20,也就是余了六十干支中的39天,在一蔀76年的基础上乘以余数的分母20,即76×20=1520年,这个周期循环完之后,就可以回到相同的日干支。所以,1520年为一纪。
《周易参同契通真义》云:“夏至、冬至、春分、秋分此四者,谓子午卯酉,于十二辰间,分擘四季疆界。复有土德巡游四季之末,生成龙虎金木之形,非只以四季为文④。更于十二辰间又分二十四气、七十二候,象一年之气数也。”
译文
夏至、冬至、春分、秋分是子午卯酉的正位。在一年十二月中,分管春夏秋冬。还有土德主管每个季度的末月,由此形成了龙虎金木之形③,并非只以四季为义理。另外,在一年十二月中,又分二十四气、七十二候,体现一年的气数。
③龙虎金木之形:春木在东,龙象;秋金在西,虎象;夏火在南,是朱雀;冬水在北,是玄武。这是一个标准的风水宝地。
④文:法则、现象。
5.先天禀性和命运,以及因气数所铸就的限数
《甲鉴俗嫌篇》:“男化为女者,有矣。死人复生者,有矣。夫岂人之性哉,气数不存焉。”
译文
男人女性化,有。死人又复活,也有。这怎能是人的本性,其实是丧失了人的本性。
《理数钤①·观物胎元原数》:“夫人之生,有时地同而吉凶异者,以所生父母不同故也。盖源洁其流必清,本固则气必茂,理固然也。且人之吉凶,皆胎所禀。气数已定,故有贵贱、贫富、寿夭之分。”
译文
有些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完全相同,命运却截然不同,有些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完全相同,命运却截然不同,这是由于父母基因不同的缘故。水源清洁河流一定澄清透明,自身根基健壮精力一定旺盛,其道理本来就是这样。人命一生是吉是凶,完全在于受胎的那一刻所禀承的天地之气。天地之气已经确定,所以世间才有贵贱、贫富、寿夭的不同。
①钤,读qián,比喻重要知识。
《理数钤·五福六极论》:“人之禀气富贵、贫贱、长短,皆有定数寓其中。禀得盛时,其中有许多物事,其福无穷。亦有不盛而短者,若取木于山,或贵而为栋梁,或贱而为厕料,皆其生时所禀气数如此定了。”
译文
人生禀受的是富贵,还是贫贱,或是寿夭,自身都有定数。禀受强旺之气,一生所有事物都能带来无限的福分。有的人禀受了衰弱之气,因此生命短暂,就像在山上采伐的树木,有的当做栋梁成为主贵之材,有的用于厕所成为低贱之物,这都是因为出生时间所禀受的五行之气提前就安排好了的。
6.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,指节候对人体的影响,根据节候变化,因时施治
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云:“自子至巳六阳(六阳腑)化合,自午至亥六阴(六阴脏)变化,惟壬得一,癸二从之(壬得子一,为气先归三焦,癸得丑二,为血后归心包),为阴阳动静之枢纽(壬癸子丑即三焦,心包和胆肝是气血运转枢纽),气数欲兆之时(子丑气血的运转始于胆肝,之后从寅时水下初刻开始从手太阴肺经云门穴出),故气运一周一会于壬癸(汇于三焦心包),交结挥持,莫违其纪(三焦心包与经脉互相交接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则),故子午流注针诀,甲始于戌而壬亥为终,壬子、癸丑为终始之地。”
张景岳《类经》云:“三八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故真牙生而长极(经注:肾水生肝血,故筋亦劲强);四八筋骨隆盛,肌肉满壮(经注:男子气数至此,盛之极也);五八肾气衰,发堕齿槁(经注:男为阳体不足于阴,故其衰也。自肾始而发齿其徵也);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,焦发鬓颁白(经注:阳气亦三阳气也);七八肝气衰,筋不能动,天癸竭,精少,肾藏衰,形体皆极(经注:肝主筋,肝衰故筋不能动,肾主骨,肾衰故形体疲极);八八则齿发去(经注:衰之甚也)。肾者主水,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,故五藏盛乃能写(经注:肾为水,藏精即水也,五藏六府之精皆藏于肾,非肾藏独有精也,故五藏盛则肾乃能写)。今五藏皆衰,筋骨解墯,天癸尽矣,故发鬓白,身体重,行步不正而无子耳。”
《神农本草经疏》曰:“予少检素问,中载有是说。既长游于四方,见天下医师与学士大夫,在在(到处)谈说其义,于时(当时)心窃疑之,又见性理所载元儒草庐吴氏,于天之气运之中亦备载之,予益自信其为天运气数之法,而非医家治病之书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