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《渔樵问答》 二则 论治国

古籍 楊昌達 1056℃

  卲子《渔樵问答》 二则 论治国
  樵者谓渔者曰:“国家之兴亡,与夫才之邪正,则固得闻命矣。然则,何不择其人而用之?”
  渔者曰:“择臣者,君也。择君者,臣也,贤愚各从其类而为,奈何有尧舜之君,必有尧舜之臣。有桀纣之君,必有桀纣之臣。尧舜之臣,生乎桀纣之世,犹桀纣之臣生乎尧舜之世,必非其所用也。虽欲为祸为福,其能行乎?
  夫上之所好,下必好之。其若影响,岂待驱率而然耶?上好义,则下必好义,而不义者远矣。上好利,则下必好利,而不利者远矣。好利者众,则天下日削矣。好义者众,则天下日盛矣。日盛则昌,日削则亡。盛之与削,昌之与亡,岂其远乎?在上之所好耳。夫治世何尝无小人,乱世何尝无君子,不用则善恶何由而行也。”
  渔者谓樵者曰:“天下将治,则人必尚行也;天下将乱,则人必尚言也。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,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。
  天下将治,则人必尚义也;天下将乱,则人必尚利也。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,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。三王尚行者也,五霸尚言者也,尚行者必入于义也,尚言者必入于利也,义利之相去一何如是之远耶。是知言之于口,不若行之于身;行之于身,不若尽之于心。言之于口,人得而闻之;行之于身,人得而见之;尽之于心,神得而知之。人之聪明犹不可欺,况神之聪明乎。是知无愧于口,不若无愧于身;无愧于身,不若无愧于心。无口过易,无身过难。无身过易,无心过难。既无心过,何难之有?吁。安得无心过之人,与之语心哉?”
  樵者曰:“善人常寡,而不善人常众,治世常少,而乱世常多,何以知其然耶?”
  曰:“观之于物,何物不然?譬诸五榖耘之而不苗者有矣,蓬莠不耘而犹生,耘之而求其尽也,亦末如之何矣。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,有自来矣。君子见善则喜之,见不善则远之。小人见善则疾之,见不善则喜之。善恶各从其类也。
  君子见善则就之,见不善则违之。小人见善则违之,见不善则就之。君子见义则迁,见利则止。小人见义则止,见利则迁。迁义则利人,迁利则害人。利人与害人相去一何远耶!
  家与国一也,其兴也,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。其亡也,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。君子多而去之者,小人也。小人多而去之者,君子也。君子好生,小人好杀,好生则世治,好杀则世乱。君子好义,小人好利。治世则好义,乱世则好利,其理一也。”
  钓者谈已,樵者曰:“吾闻古有伏羲,今日如睹其面焉。”拜而谢之,及旦而去。
  译文
  樵夫向渔家问道:“国家的兴亡与执掌大权的官员的正邪有着直接关系,因为他们参与确立了国家的政令,又是国家政令的执行者。既然这么重要,国家为什么不能择贤而用呢?”
  渔家答道:“选择官员,是君王的事。选择君王,是官员的事(封建社会,君主专政。社会主义,人民当家)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贤愚择向,各相匹配。世上有像尧舜这样的明君,必有圣贤辅佐。有像桀纣这样的暴君,必有奸佞蛊惑。圣贤生于桀纣之世,或奸佞生于尧舜之世,绝对没有他们话语权,即使他们想要为福为祸,那也行不通!
  上级所好,下级必然效仿。上级的影响力非常之大,难道还用催促下级去学习吗?上级仁义,下级一定喜欢多行善事,于是,那些奸佞小人就会悄然远离;上级重利,下级一定见利忘义,于是,那些正人君子就会拂袖而去。贪财的人多,政权就会逐渐垮台;重义的人多,政权就会越发稳固。日盛则昌,日消则亡。昌盛与消亡,两者难道距离很远吗?这都是在上级官员的引领下所形成的社会风气。太平盛世怎能没有小人,乱世之秋又何尝没有君子,没有君子和小人,善恶又如何区分呢?(地方贪官多,兆示那些朝廷大员也不是好东西)
  渔夫又对樵夫说:“国家得治,上下则崇文厚德。天下将乱,官民则言而无信。崇文厚德,上下必然勤恳务实。言而无信,官民一定相互欺瞒。
  天下得治,上下则崇尚仁义。天下将乱,官民则贪婪成性。崇尚仁义,政风必然公正廉明。贪婪成性,官民一定尔虞吾诈。
  昔日三王(夏禹﹑商汤﹑周武王),崇尚品行。春秋五霸(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宋襄公)却虚妄不实。崇尚品行的人必然注重仁义,崇尚假话的人一定看重利益。义与利的差距竟然如此大啊。所以,谎话连篇不如身体力行,身体力行不如真心实意。花言巧语,别人只是听听。勤恳务实,大家都能看到。真心实意,上天却能明明白白(人在做,天在看)。试想,老百姓也不傻,连老百姓都欺瞒不了,何况上天呢?所以,做人无愧于口,不如无愧于身。无愧于身,不如无愧于心。言语不犯错容易(油嘴滑舌),但行为不犯错就难了(形式主义)。行为不犯错也容易,但思想不犯错则难上加难(真心实干)。连思想都端正无邪,那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?唉,怎么能找到一位思想端正的人,让我和他谈谈心呢?”
  樵夫又问:“社会上好人很少,小人却很多。天下盛世往往很短,乱世却又很长。这又如何证明和区分呢?”
  渔家答道:“观察世间万物,还有什么事说明不了问题?譬如五谷,有些地方虽然耕种了,但秧苗却没有长出来;有些地方虽然没有耕种,杂草丛生,但秧苗自己就能长出来,所以,农夫耕种想要全部收获,那是不可能的!也就是说,君子与小人也是自然而生。君子见好事欢喜去做,见坏事就会离开。相反,小人见好事觉得厌烦,见坏事就满心欢喜。善恶各从其类,狼一定吃肉,狗行一定吃屎。
  君子见好事喜欢去做,见坏事就会避开。小人见好事就会躲开,见坏事就喜欢去做。君子见义就行动,见利则止步;小人见义就止步,见财则欢喜。仁义做事对人就有益,利欲熏心却要害人。利人与害人,天地之差啊。
  一个家庭与国家一样,兴旺的时候君子多小人少,衰落的时候小人多君子少。君子多小人躲避,小人多君子离开。君子好生,小人好杀。好生能治国安民,好杀则祸国殃民。君子好义,小人好利。治国安民则好义,祸国殃民则好利,其中道理是一样的。”
  渔家说完,樵夫感慨道:“我听说古有伏羲,今日好像是亲眼所见!”说罢,对渔家再三拜谢,待天亮辞别而去。
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《渔樵问答》 二则 论治国

喜欢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