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母太阴,即月亮。太阴乃母之所配,继日而夜明,其德至柔,人臣之象,故尊为斗母(星斗之母),又称天帝。一月之中,太阴绕地一周,所以,每月太阴周巡二十四山。夜晚用事,当审太阴所到之方,能压服一切凶煞,普化吉祥。若白天用事,当选太阳。
太阴一个时辰运行一宫,但一个时辰不及太阳一度,一日不及十二度,十五日后,错后整整一百八十度,与太阳形成东西对望,皓月当空。之后,仍就缓慢运行,又过十五日,再错后一百八十度,此时,已到第二宫,日月同宫同度,形成合朔。如此循环十二宫次,复归上年之正月,成为一年。
太阴到山到向到方(三合照)
壬山,大雪到山,芒种到向。立秋到坤方,清明到乙方。
子山,冬至到山,夏至到向。处暑到申方,谷雨到辰方。
癸山,小寒到山,小暑到向。立夏到巽方,白露到庚方。
丑山,大寒到山,大暑到向。小满到巳方,秋分到酉方。
艮山,立春到山,立秋到向。芒种到丙方,寒露到辛方。
寅山,雨水到山,处暑到向。夏至到午方,霜降到戌方。
甲山,惊蛰到山,白露到向。小暑到丁方,立冬到乾方。
卯山,春分到山,秋分到向。大暑到未方,小雪到亥方。
乙山,清明到山,寒露到向。大雪到壬方,立秋到坤方。
辰山,谷雨到山,霜降到向。冬至到子方,处暑到申方。
巽山,立夏到山,立冬到向。小寒到癸方,白露到庚方。
巳山,小满到山,小雪到向。大寒到丑方,秋分到酉方。
丙山,芒种到山,大雪到向。立春到艮方,寒露到辛方。
午山,夏至到山,冬至到向。雨水到寅方,霜降到戌方。
丁山,小暑到山,小寒到向。惊蛰到甲方,立冬到乾方。
未山,大暑到山,大寒到向。春分到卯方,小雪到亥方。
坤山,立秋到山,立春到向。清明到乙方,大雪到壬方。
申山,处暑到山,雨水到向。冬至到子方,谷雨到辰方。
庚山,白露到山,惊蛰到向。小寒到癸方,立夏到巽方。
酉山,秋分到山,春分到向。小满到巳方,大寒到丑方。
辛山,寒露到山,清明到向。立春到艮方,芒种到丙方。
戍山,霜降到山,谷雨到向。夏至到午方,雨水到寅方。
乾山,立冬到山,立夏到向。小暑到丁方,惊蛰到甲方。
亥山,小雪到山,小满到向。大暑到未方,春分到卯方。
一年之中,每月太阴所到宫度
欲识太阴行度时,正月之节起于危。一日出行十三度,五日两宫次第移。
二奎三胃四从毕,五井六柳张居七。八月翼宿以为初,龙角季秋任游历。
十月房宿作元辰,建子箕星细寻觅。丑月牵牛切要知,周天之度无差忒。
有关月亮详细的运行规律,点此查看:择地择时定“身宫”(来自《星学大成》)
一月之中,每日太阴到山到向时刻
用太阴乃取其光华照耀,以酉时起,丑时止。非但十三至十七此五日为美,即初六、初七,二十六,二十七也美也。
初一、初二日卯时出海(月亮离开海平面的时辰),初三、初四、初五日辰时出海。自前月二十八至初五,共八日,此时月光无几,不可用。
初六、初十日巳时出海,酉时到丁未山向,戌时到申山向,亥时到庚酉山向。
初八、初九、初十午时出海,酉时到丙午山向,戌时到丁未山向,亥时到坤申山向,子时到庚酉山向。
十一、十二日未时出海,酉时到巽巳山向,戌时到丙午山向,亥时到丁未山向,子时到坤申山向。
十三、十四、十五日申时出海,酉时到乙辰山向,戌时到巽巳山向,亥时到丙午山向,子时到丁未山向。
十六、十七日酉时出海,酉时到甲卯山向,戌时到乙辰山向,亥时到巽巳山向,子时到丙午山向,丑时到丁未山向。
十八、十九、二十日戌时出海,酉时到艮寅山向,戌时到乙辰山向,亥时到乙辰山向,子时到巽巳山向,丑时到丙午山向。
二十一、二十二日亥时出海,戌时到艮寅大光,亥时到甲卯大光,子时到乙辰大光,丑时到巽巳大光。
二十三、二十四、二十五日子时出海,子时到甲卯大光,丑时到乙辰大光。
二十六、二十七日丑时出海,丑时到甲卯大光,寅时到乙辰光希。
二十八、二十九、三十日寅时出海,自二十八至初五共八日,无光可用。若十五、十六,遇着太阳太阴对望时刻,合到山向,吉莫大焉。(来自《选择求真》)
按:每月初六至十六,作西方或北方山家,太阴到山,作东方或南方山家,太阴到向;十六至二十六,作东方或南方山家,太阴到山,作西方或北方山家,太阴到向。
推算时,将太阴出海时加到卯位,顺行二十四山,便知太阴临山之时。如十一日亥时,当日太阴未时出海,将未时加到卯位,顺数申时到辰,酉时到巳,戌时到午,亥时到未,即亥时太阴到丁未山向。如果在二月十一日在未山用事,则日、时太阴同到山,大吉;或在丑山用事,则太阴同到向。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深究太阴到山到向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