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明•王逵《蠡海集•人身庶物》

古籍 楊昌達 1105℃

人身类

  阳之数一三五七九,阴之数二四六八十,盖阳之数有首而无尾,阴之数有尾而无首,是以阳会于首而不至于足,阴会于足而不至于首也。

  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,一名人中,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。天气通于鼻,地气通于口,天食人以五气,鼻受之;地食人以五味,口受之。穴居其中,故名之曰人中。或曰:人有九窍,自人中已上者皆两,自人中已下者皆一,若天地交泰之义者,则凿矣。

  人与畜,凡动物血皆赤者,血为阴,属水,坎为水中含阳,血色赤,所含者阳也。离中之交,生气之动也,去体久即黑,熟之亦黑,返本之义也。

  凡人之身,人中至尾闾(尾巴骨)为督脉,属阳;龈交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至会阴(生殖器与肛门的中点)为任脉,属阴。两臂表为阳,里为阴,在身之上,应天倾西北,故臂敛归内;两股外后为阳,内前为阴,在身之下,应地不满东南,故膝屈向后。身之上象西北,法天为阴不足;身之下象东南,法地为阳不足也。

  七政丽乎天,七窍在乎首。七政之见,在于极之南;七窍之用,在于面之前。黄道经南天以行七政,倾于前也,故人之鞠躬亦向前。

  耳目为阳也,故便左;手足为阴;故便右,亦天地之义尔。

  女人产育,哺养以乳,乳之体居经络气血始终之间也,盖自寅时气始于手太阴肺经,出于云门穴,云门在乳上,阴阳继续以行周十二经,至丑时归于足厥阴肝经,入于期门穴,期门在乳下,出于上,入于下,肺领气,肝藏血,乳正居于其间也。

  男得阳气,根于子;女得阴气,根于午。男子之生也,抱母向于子;女子之生也,负母向于午也。或曰:男生必伏,女生必偃,谓男阳气在背,女阳气在腹。予以为非阳气也,乃生气也,男气盛于阳,女气盛于阴,背为阳,腹为阴,观溺水而死者可知矣,男伏而女偃。

  人之梦,非神与物交,乃魂与物接,盖开目为阳。魂居其位,闭目为阴,魂离其位,则有时乎与物接,故寝而梦生焉。神则处乎中,如将帅为一身之主,离而外之则死矣。故方士家出神,则其生如死然。若夫有化而为二为三五,彼此皆能动静者,则又非纯皆神矣,或兼魂与魄也。间有炼养初成,出而不能返则死,出而有滞则病,又可验。故曰梦乃魂与物接也。况梦之事,虽皓首(白头)颓年(老年),未尝自以为老也。凡所歴多少壮时事,亦可验矣,盖魂为少阳之气也。

  男子气在于阴,女子气在于乳。坎为男,位北在下;离为女,位南在上故也。

  禽兽之音偏于一,故无智。虽有智,亦偏(独特,片面)一巧舌,纵多转声,亦不具五音也。人之音外配五行,内应五藏,各无欠缺,故人万物之灵也。

  尻神针灸宜忌之说之说,北方尤重之,且人一身各有神,而独取尻者何也?盖人头员(同“圆”)法天,足方法地。尻者,尾骶也,居脊骨之窍处,任一身柱骨之重,而当百骸之中,法乎人,所以独取此以喻意。

  人神之说,逐日流行,周于四体百骸而不至耳目者,何也?盖耳聪目明,司视听神明出入之户牖,故不系于四体百骸之中。

  天之气为阳,阳必降;地之气为阴,阴必升。故人身手足三阳,自手而头,自头而足;手足三阴,自足而脑腹,自脑腹而至于手,此阳降而阴升,明矣。

  七损八益之说,始于轩岐,前人辩之,亦已明矣。然的指不离乎《易》数,且九为老阳,六为老阴,乃数之极,极则不生,惟变化耳。八为少阴,七为少阳,少则生育,生育之道,交媾存乎其间,故八交七,七交八。八交七,是以女子之生也,七月而齿,七岁而龀(chèn,小孩换牙),二七而天癸至(14岁有月经),七七而天癸绝(49岁闭经)。七交八,是以男子之生也,八月而齿,八岁而龀,二八而天癸至(16岁有精子),八八而天癸绝(64岁断精)。盖男子少阳得七数,其根实在于八;女子少阴得八数,其根实在于七也。

  四根三结之说者,手与头并脑腹及足为十二经之根,皆在于此四处始,故曰四根也。手之三阳结于头,足之三阳结于足。足之三阴结于脑腹,手之三阴结于手,盖手足各有三阴三阳,必同结于一处,故曰三结也。又有一说,手三阳一根也,手三阴一根也,足三阳一根也,足三阴一根也,岂非四根乎?太阳为开,阳明为阖,少阳为枢,阳之三结也。太阴为开,厥阴为阖,少阴为枢,阴之三结也,是为四根三结矣。

  天气通于鼻,地气通于口。鼻受气,口受味,天阳有余,故鼻窍未尝闭。地阴不足,故口常闭,必因言语饮食而方开也。

  鼻通天气而疏豁,是以动息往来无碍;口通地气而吝啬,是以纳食味而不出。反此者病也。

  天食人以五气,五气由鼻入,鼻通天气也;地食人以五味,五味由口入,口通地气也。

  天降五气,地产五味,然味之生也必质于五气,五气化而皆澹(淡),雨露霜雪之类是也,则凡五味之微者,兼气存焉,得天地之和也,故酸入肝,苦入心,甘入脾,辛入肺,咸入肾,皆言其微者也。至若酸伤肝,苦伤心,甘伤脾,辛伤肺,咸伤肾,皆言其甚者也。

  人身之肝,位在于右而脉胗却见左手,脾位在于左而脉胗却见右手,此亦阴阳互藏其宅之义也。

  或问三魂七魄之说,答曰:此《洛书》九宫之位,三居于东,七居于西,东为木,主藏魂者肝也。西为金,主藏魄者肺也。

  人受天地之气形以生,而独异于禽兽虫鱼者,由其得天地纯全故也。天形圆而在上,人之首能应之。地形方而在下,人之足能应之。四时运于表,四肢应之于外,五行处于里,五藏应之于内,百骸莫不应之于天地阴阳,是以人为万物之灵,独异于禽兽虫鱼而可参乎天地也。

  人之受气而生,则先生鼻,鼻通肺,肺主气也。男为阳,阳生于子;女为阴,阴生于午。荣卫(中医术语)之行,子丑循胆肝,午未循心小肠,是以男子生鼻之后,目即生焉,目应肝胆;女子生鼻之后,舌即生焉,舌应心小肠。目现于体外,阳之用也;舌隠于体内,阴之用也。

  女子经脉色赤而乳汁色白,白者金之色也,金为气化之原,乳为赋气之始,是生养之根也。

  肝沉而肺浮,《难经》已详言之。然肝为木,少阳之象也。肺为金,少阴之象也。阴金反居上,阳木反居下者,盖阴生于午,在上而趋下。阳生于子,在下而趋上也。是以肺处上而肝处下,魂魄交互以往来。心为太阳,附于少阴肺;肾为太阴,隣(同“邻”)于少阳肝,故肺形朝前,居阳分也;肝形向后,居阴分也。况申酉金位在西南上,寅卯木位在东北下也。在上者浮,在下者沉,亦此义也。

  人得五行之全,故众体具,众体具则无物不啖(dàn,吃)。庶物(其它动物)得五行之偏,故无纯体。无纯体则刍者(牛羊食草,称刍,读chú)不豢犬豕食谷,称豢,读huàn,豢者不刍。食粒者不嗜(喜欢)肉,嗜肉者不食粒。

  人禀五行之全,故五音备,物不能得五行之全,必有所偏受,故因五音之发,是以知其偏受。且如巧舌之禽,其为声也,未尝能悉具,必有所缺也,听其所缺而后可以知其不全矣。

  脉何为而生?脉非气非血也,茍非气血,则脉安所附?然脉者气血之所动也,是以阳日则气先血后,阴日则血先气后,是以脉居于中可知矣。盖脉者如水之澜(水波),澜因风与水遇而成,不可以风与水为名也。脉亦然。然因气血而动,不可以气与血为名也。是故脉者犹澜为亲切也已。

  人之手心,抓而不痒。人之足心,抓之则痒者何也?盖人手心通心气,心属火,喜动,故不痒。人足心通肾气,肾属水,喜静,故痒。

  河以北,坎位也,故其人多内实;江以南,离位也,故其人多内虚。内实者,阳在内,宜寒泻。内虚者,阴在内,宜温补。

  人之身随二气以相感,冬之日坎用事,阳在内,喜嗜热物,滋其阳也。夏之日,离用事,阴在内,喜嗜冷物,益其阴也。各从其类耳。

  脾与胃俱属土,土动则生,不动则不能生。凡畋(tián,田地)亩之土,耕锄耘耨(nòu,锄草),始堪播种,乃能滋养。不动则为荒土,嘉谷岂能生殖乎?是知脾胃亦必用动以养生。目眶属脾土,开眼则眶动,动则脾应之而亦动。又四肢属脾,寤(wù,睡醒)则能饮食,夜寐则不能饮食。若或夜而不寐,亦不饮食矣。人壮则能多食,盖动用多也。人老则少饮食,缘动用少也。胃受水谷,为太仓,须藉脾气之运而后腐熟水谷以化生气血,知脾胃必相资当运动而为功也。

  脉有七表八里九道,计二十四,见之于叔和《脉诀》,而数脉独无所属,盖数者,阴阳气血皆有余。脉道之太过而不得其中之谓真病脉也,所见则为病,随其阴阳上中下而察之,又况病之为字从丙,丙为火热,是以十分病证,常有七分热三分寒,不然,何以五脏六腑止言火而不言水耶?

  男子之气始于子,子在下起,故男子气钟于外肾。外肾者,督任二脉之交也。女子之气始于午,午在上起,故女子气钟于两乳。两乳者,肺肝之脉始终也。

  或问五脏各有府,观大肠、小肠、胃皆有上下出入之口,而膀胱独有下出口而无上出口,胆则有上出口而无下出口,其义何也?盖膀胱者,肾之府,其源在于阑门之傍,津液下流,膋(liáo,肠子上的脂肪)膜之间渗入膀胱,至满溢则泻出,故无入口而有出口。水走下,又居下焦之下,下焦主出而不主纳故也。胆者,肝之腑,肝藏血,血之精储畜于胆,是以有上入口而无下出口也。其味苦,心血之本性,亦子寄母室之义,人生皆然也。

  人之目,上睫动,下睫静,为《观》卦之象,有观见之义。巽风动于上,坤地静于下。人之口,下颏动,上颏静,为《颐》卦之象,有颐养之义。震雷动于下,艮山止于上。目居上,上者动,天气运于上也。口居下,下者动,地气运于下也。

  人之毛乃血之余,三阳之毛皆显于首。太阳之毛,发也;少阳之毛,眉也;阳明之毛,须也。太阳居上,少气多血,故发自幼即有而日能长。少阳居中,多气少血,故眉自幼即有而不能长。阳明居下,多气多血,故既壮始有而亦能长。以是知缘血然也。妇人无须者,盖冲脉并阳明行月事,以时去使,阳明之血不能充,不能充则血虚矣,由血虚所以须不生也。宦者伤其厥阴之络,耗其阳明之血,故无须也。而天宦之人则阳明之血元不足也。三阴之毛皆潜于体,太阴,指毛也;少阴,腋毛也,皆多气少血,故不能盛。厥阴,阴毛也,厥阴少气多血而独能盛,然三阴之毛幼皆无,既壮而后始生也。

  或问:人身背为阳,腹为阴,何也?曰:此发天地之义也。背在后以应北,北,子位,阳生于子之象焉;腹在前以应南,南,午位,阴生于午之象焉。

  《针经》曰:人身之经络,始出于云门(肺气出入之门户,位于胸部,锁骨下窝处),终入于期门(胸部乳头下。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),何也?盖云门者,肺金气之所发,金气降,故下循于臂手;期门者,肝木血之所归,木血升,故上循于脑膺。金应秋降,木应春升,是以二经皆近于心侧,分东西之义也。

  《难经》一难问:十二经独取寸口(手腕处),先辈注释亦已详备,然《经》皆以太阳为首,今脉候十二经,却不关太阳为主,何也?夫天开于子,地辟于丑,人生于寅。人气通于寅,寅时于太阴之气始动,其应在寸口。寸口以候上部,肺居五藏之上部,独为五脏之华盖,所以管领一身之气也。

  人之生也,托乎气血,气血之所寓者,在乎视听。男子之生,八月生齿。女子之生,七月生齿。齿既生,方能用视听,何以知其然?盖察其举动尔,至斯时,呼其名则顾之,辩父母则识之。逮(到)于龀齿,男子则八岁,女子则七岁,视听方审,始能分长幼,别善恶焉,熟审则定而不能惑矣。是以先王使之以入小学,良有以也。男至十六岁,气盛则精通;女至十四岁,血盛则经行。精气与经血皆盛,可以营为事业,输泻则为生育矣。目司视,主于血。耳司听,主于气。视入目,听入耳,始也气血壮盛则视听用之不竭。及乎八八六十四岁,精气始耗。七七四十九岁,经血始衰,耳目之聪明渐减少。积日既久,耳目气血之聪明皆涸,涸尽则如朽株,故人上寿之年,虽无疾病亦死矣。故曰视听太过则劳,劳则耳目不能聪明。由此而知视听多而气血损也。又曰:肝藏血,肾纳气,肝窍目,肾窍耳,视听久劳则肝肾气亏而不得其归矣。

  五藏之所主,心主臭,肝主色,脾主味,肺主声,肾主液。肝之窍通于目,故能视色;脾之窍通于口,故能知味;肾之窍通于耳。而耳能听音声者何也?肺之窍通于鼻,而鼻能嗅香臭者何也?《难经》亦已尝言之矣,乃以金生于巳,水生于申,配之。今思五行五气,死中有生之义存焉。夫耳为肾之窍,属子,阳金死于子而阴金生。鼻为肺之窍,属酉,阳火死于酉而阴火生,是以耳虽肾窍而能司听,鼻虽肺窍而能司臭也。心之窍通于舌,虽心窍而津液生之,则又心肾交媾,水火既济,阴阳升降之义存焉。

  人身肺居上,肝居下。肺主气而应西金酉申,故居上而气降下。肝藏血而应东木寅卯,故居下而血升上,气血相交以为生也。肺在上而朝于后,人一鞠躬则肺俯而肝仰,阴阳之义也。

  人之身法乎天地,最为清切,且如天地以巳午申酉居前在上,故人之心肺处于前上,亥子寅卯居后在下,故人之肾肝处于后下也。其他四肢百骸,莫不法乎天地,是以为万物之灵。

庶物类

  春之花至残而飘零,得敷畅铺叙发挥之气焉;秋之花至残而萎损,得收敛之气焉。

  或问:木色本青而草木皆绿,何也?盖绿,青黄之间色,木非土不养,故青依于黄而绿矣。

  草木之花虽曰五色,然独无黑色,黑为水色,母道也,母但阴育于中,故不现也。

  鸟之咮(zhòu,鸟嘴)方者,趾方近于阴,故夜不眠而能飞鸣。鸟之咮尖者,趾尖纯于阳,故夜宿而不能飞鸣。鸟咮尖而能夜飞鸣者,色纯于阴也,若鸦颈既白而不纯,故夜不能飞鸣也。水鸟禀于阴,是以鹳、鹤夜亦飞鸣。

  鸡、鹅、鸭家畜不能飞,其它野禽皆能飞,或曰家畜皆卵内即生毛,故不能飞。野禽皆卵外生毛,故能飞。又曰:家畜雌抱伏而雄不抱伏,得阴炁多,故不能飞;野禽则雌雄皆抱伏,故能飞也。二说皆通。

  凡卵皆白在外而黄在内,及抱成形,则黄变居外,白变居内矣。何以知其然?观夫鸡、鹅、鸭在殻内生毛者,俱黄毛,其飞禽外生毛者,身与吻俱黄,可验,此盖太极之前阴包阳,太极之后阳包阴也。

  鼠之前爪四指,阴也。后爪五指,阳也,故为阴阳之始终。龟之前后爪亦同于鼠,故为阴阳之大用。或曰:鼠前四后五,四时五行也。龟前五后四,五湖四海也。

  飞禽皆属阳,故昼飞鸣而夜栖宿,然乌独夜飞鸣者,色黑属阴,从其类也。鹳鹤夜飞鸣者,水鸟含阴,从其性也。然雁之为鸟,古称为阳,实阴鸟也,释之曰:凡鸟方咮骈趾(pián zhǐ,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)皆阴,而能夜食。鹅鸭凫鹜(fú wù,野鸭子)尽然,但不能远飞尔。而雁生北方,秋自北而南,春自南而北,盖歴七政所行以顺其情。夫秋分已后,循昴、毕、觜、参之位;春分已后,循房、心、尾、箕之位,得乎右转之气,实阴鸟而称阳,亦犹十月纯阴而称阳月也。

  走兽皆属阴,故夜动而昼伏。然独猿猴不分昼夜者,缘食果实而居林栖树,兼乎阳也。牛马猪羊亦不分昼夜者,家畜故也。野者则否,盖气盛为动,气衰为伏,动则健,伏则怠。

  飞禽为阳,皆食果榖,得天阳之气也。走兽为阴,皆食刍藁,得地阴之气也。故飞禽巢居,走兽穴居。

  水族乃阴中之阳,何以知其然欤?盖羽禽卵生者阳也,水族亦多卵生,刚在外之物皆阳者,螺蚌龟鳖鰕蠏皆殻在外,阳之气轻而虚,鸟得阳气多,故羽翎皆空管,是以能髙飞。鱼乃阴物而得阳气多,故腹内生脬(pāo,气囊),是以能浮跃。鱼目昼夜不瞑,因知其为阴物而得阳多者也。

  蝉近阳,依于木,以阴而为声,蝉则腹板鸣。蛩(qióng,蟋蟀)近阴,依于土,以阳而为声,蛩则背翅鸣。蝉阳性和,此息而彼作。蛩阴性妬(dù,妒忌),相遇必争鬭(同“斗”)

  蚯蚓二窍,一前一后,前窍虽一而备五用焉,视听嗅食歌,盖全受土气以生也。

  马蜥之虫至秋而鸣,秋之令,金也。虫色绿,木也。金木相轧以为声,然以两股击翼而鸣,金木傍击之谓也。或难之曰:螳螂,蚱蜢亦色绿,何以不鸣?予应之曰:螳螂常有怒攫(掠夺)之势,专食生虫,其气已散为杀气,故不鸣也。蚱蜢性卑,潜于草间,阴胜也,亦不鸣。

  鰕与蟹坚在外,离象也。熟之而色归赤,离中含阴,阴中不生,故鰕、蟹之子皆在腹外。螺、蛤尤坚,虽熟而色不变,然生育则但涎液,随气而化,螺蛤性静,得阳多故也。

  飞禽卵生,卵皆先具形,待交而后始生育。走兽胎生,胎则遇交而方始成形生育也。是以卵有旦卵而胎无旦胎也。

  人为阳,物为阴。阳数自一而至九,无尾;阴数自二而至十,有尾,故人无尾而物皆有尾也。

  牛共羊居丑未之位,牛色苍(青黑色),虽有杂色而苍多,近于春阳之生气,故闻死则觳觫(húsù,恐惧而发抖)。羊色白,虽有杂色而白多,近于秋阴之杀气,故闻死则不惧。凡草木经牛噉(dàn,啃,吃)之余必重茂,经羊噉之余必悴槁,谚有之曰:“牛食如浇,羊食如烧信夫是盖生杀之气致然也。

  阳奇阴偶,奇纵耦横。阳为人,得奇数。阴为畜,得耦数。奇数纵,故人首直。耦数横,故畜首横也。

  或问曰:鸡鸭卵之生皆系着于脊,其产于后窍,不知自何道而能出?答曰:凡鸟之卵生者,莫不系着于脊,盖“本乎天者亲上”也。脊系卵处下生一肠,上口连属于系卵,卵既长足而产,则入于此肠,俗谓之花肠也。下口乃并于粪肠,以通于后窍出焉。卵之殻皆于当日始能坚,何以知其然?因宰杀之日,隔宿可验也。凡兽之胎则繋着于腹,而其结处为胎室,胎既长足,则并膀胱下口以通于前窍出焉,此“本乎地者亲下”也。

  或问曰:兽有尿,禽无尿,何也?答曰:兽得阴数,阴数无始为无上,故无翼。禽得阳数,阳数无终为无下,故一窍而无尿也。

 
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明•王逵《蠡海集•人身庶物》

喜欢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