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支香被点燃后,称作一炷香。
敬拜神灵,无事无非可以点燃一支香,用以表达敬意;有所诉求,可以点燃三支香,向神灵许愿。
也可以不查数量,整把点燃,这叫整把香。点燃整把香,自然可以向神灵诉说。
敬神为什么要点燃三支香,或一支香呢?
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祗,即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。点燃三支香,以示敬拜三神。
再者,三清既是同一本体,也可以是独立个体。“一炁”乃宇宙之本源,分化而为三清,也就是说,三清虽是三位尊神,但本质上是同一本源的不同显现。所以,焚香也可以是一支。
西汉末年扬雄撰《太玄经》曰:“玄本数一昼一夜,刚柔相推。昼辞多休,夜辞多咎。奇数为阳,耦数为阴。”
白话文:
太玄的根本法则在于一昼一夜的循环,刚(阳)与柔(阴)相互推移作用。白昼的卦辞多预示吉庆,夜晚则多预示不利。奇数对应阳,偶数对应阴。
宋代卫湜撰《礼记集说》载:“鬼为阴、神为阳。天地主乎阴阳,故郊社言仁鬼神。”
白话文:
鬼代表阴气,神代表阳气。天地以阴阳为根本,主导万物运行。因此,在祭祀天地时,需以仁德之心与鬼神沟通。
东汉班固撰《汉书·律历志》曰:“太极元气,函三为一,极中也,元始也,行于十二辰,始动于子。”
白话文:
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之气是万物生成的原始能量,包含天、地、人三种基本要素,三者未分化时融为一体,这既是宇宙的核心,又是万物生长的起始。元气从子位开始,按照十二时辰循环流动。
《道德经》曰:“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。”
宋代陸九淵撰《象山集》载:“天地人为三才,日月星为三辰,卦三画而成,鼎三足而立。为老氏之说者,亦曰: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盖三者,变之始也。”
西汉董仲舒撰《春秋繁露·王道通篇》曰:“天地人,主一也。”
东汉班固撰《汉·郊祀志》曰:“黄帝作宝鼎三象,天地人。”
北宋张君房编辑《云笈七签》曰:“天地人各禀三,三之气三合成真,然后得仙也。”
东汉应劭撰《风俗通义·五伯篇》曰:“三统者,天地人之始,道之大纲也。”
晋代潘岳撰《西征赋》曰:“寥廓恍忽,化一气而甄三才。此三才者,天地人道。”
明朝王逵撰《蠡海集》曰:“三为阳始,九为阳终。始为阳中之阳,终为阳中之阴,故也。”
立足于佛教,也是这个道理,三支香象征佛、法、僧。而佛为觉悟是佛教的终极目标,因此,佛最为尊贵。所以,焚香既可以是一支,也可以是三支。其实,佛前三炷香恰恰说明佛教借鉴了道教的本义。
那么,祭鬼是几支呢?通过上述典籍理论,祭拜阴灵,当以四支香为准。倘若怀着崇敬的心态祭奠死者,可以临时点燃三支香,但不代表死者是神。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祭祀上香需要几支,其原理又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