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庙五行,又称大五行、洪范五行、山家五行。宗庙,是敬奉祖宗的庙宇,宗庙五行寓意五行之根本,主要用于山龙推演,部分派别用以天盘二十四山辨砂放水。
属水:子、寅、甲、辰、巽、辛、申、戌
属火:壬、乙、丙、午
属木:艮、卯、巳
属金:丁、酉、乾、亥
属土:癸、庚、丑、未、坤
唐朝卜应天《雪心赋》载:“宗庙之水法误人,五行之山运有准。”
译文
宗庙五行,用以消水纳水贻害于人,用以推算山脉气运却多有应验。
清朝朴泰汉 《朴正字遗稿·诸家五行》载:“地理窍妙,无出五行。五行之变,不可穷胜。曰正五行以定其方、曰八卦五行以司其局、曰洪范五行以穷其山音,诚地学之标准矣。惟洪范五行最玄。”
译文
地理的穴窍全在五行体系,而五行的变化又无穷无尽。用正五行确定地理方位,用八卦五行审视地形格局,用洪范五行探究龙脉吉凶,三者合理合法才是风水学的终极标准。其中,用洪范五行以山形结合音律,探究龙脉吉凶,显得极为奥妙。
北宋杨惟德《茔原总录》载:“大五行,盖五行之变体也,唯地理家用之。其分属之理浅惑皆不能考,虽或得之,亦多穿凿,未尽其理。古今用之极有征验,阴阳之妙有不可诘(深究),此殆如医家之用五运也,故今遵用之。”
译文
大五行是正五行的演化体系,仅风水领域仍在沿用。至于其划分原理,难以考证,即便有些考证,也多是牵强附会,理论依据未能完全阐明。但在古今的实用中发现,显著有效,正如中医所运用五运六气学说,虽难解其深奥机理却依然奏效,因此,当代风水师仍遵循这套五行。
宋代储泳《袪疑说·大五行说》
向为先子卜地,遍叩日者,就参地理之学。虽各守其师说,深浅固未易知,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,莫之适从。自古所用大五行,虽郭璞《元经》亦守其说,谓之山家五行。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,既无可考之理,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?
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:壬癸亥子为水,丙丁巳午为火,一如命六壬之说,自谓得杨松筠之学。又有蜀中一家,谓是希夷先生之传,亦以子亥为水、巳午为火,与蒋说同,而独以壬位为火。其书则阖辟八卦,消息律吕,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吕为本,上生下生,如黄钟用林钟之类是也;年月日时则用卦气生旺,如辟乾候大有之类是也。其学行于东川,为书十篇,卦爻律吕之用有阴有阳,消有破,有生有合。其立法虽与蒋氏不同,而五行之说甚不相远。
然则大五行之说果可废乎?可得而废,则古人何以更相传袭而用之?于是深思其理,求之《太一统纪》之数而不可得,求之《皇极》先天、中天之数而不可得,求之后天化合、五运六气之说而不可得,反而求之卦画,于是得其说焉。分列于后,庶几易见。
乾卦纳壬甲,乾为天,天一生水。
戌(壬戌水)、子(坎正卦)、寅(甲寅水)、甲(甲属寅 申乾卦纳)
辰(壬辰水 )、巽(壬辰水 巽属辰)、申(甲申水 )、辛(乙酉水 辛属酉)
戌属乾,自戌顺一周匝至辛而极,乾阳极而变坤,故辛纳乙
坤纳乙癸,坤为君火
午(离正卦 )、 丙(乙巳火 丙属巳)
乙(坤卦纳甲) 、壬(乙亥火 壬属亥)
坤用乙而不及癸者,六癸皆不化火也,癸却自化木
卯(震正卦 ) 、艮(癸丑木 艮属丑)
未(癸未木 ) 、巳(己巳木 )
酉(兑正卦 )、 乾(庚戌金 乾属戌)
亥(辛亥金 ) 、丁(兑卦纳甲 )
坤(本宫正 卦) 、丑(辛丑土 )
癸(庚子土 癸属子)、 庚(戊申土 庚属申)
木受坤化终于已之阴土
土受乾化终于戌之阳土
乾用壬申而生水,坤乙生火而癸生木,各主八位。乾坤用足,继以长男长女,庚辛运化,金土攸定,五气迭布,造化之功备矣。本以卦画象数参之六十甲子,始得窥其立法之端倪,不悖经旨,允合象数,后有明者,不易吾言矣。
大五行出于乾坤者十二位,出于六子者亦十二位。合六子足以当乾坤之数,盖乾坤之策三百六十,合六子之策亦三百六十,足以当乾坤之策也。但郭景纯所载未本属木,而金、土、木各得四位,故《山家五行》篇曰:”癸丑坤庚名稼穑,艮震巳未曲直木”,今皆以未属土,殆必有所据。其理亦通:木三、金四、土五是也。然一为数之元,总摄八位可也,火何以不二不七而四耶?二说未知孰是,将以质诸专门之学、造理之士云。
《山家五行》,郭景纯既以名篇,又于《葬元》一篇论坎坤水土之山,则曰:”崇土益申,长生位也”;及论艮山,则曰:”崇土益亥,非木之长生乎”;论巽山,则曰:”崇土益申,水长生也”。此又景纯笔之书而用大五行之明證也。
医书有左瘫右痪之證。人身一气脉也,一息往来,骨节毛窍,何往不达?及其感疾,左瘫者病不及右,右痪者病不及左。五脏六腑,一而已矣,岂有限界使左之病不得右,而右之病不得左耶?夫五脏皆一,而肾独有二:左为肾而藏精,右为命而藏气。神依气立,故曰神门配壬子之水。是以人之精败者必左,气败者必右痪,两肾各有所主,故其病亦各有所归。壬子一位也,子属水而壬属火,左肾配子,右肾配壬。子水为精,壬火为神。五脏犹五行也,六腑犹六神也:甲乙配青龙,丙丁配朱雀,庚辛配白虎,壬癸配玄武,戊乃配勾陈,已乃配螣蛇。盖坎水纳戊,离火纳已,故五行而有六神,犹五脏而有六腑。壬火子水之说,近取诸身,理尤明甚。
译文
从前我给先父选择墓地,遍访各地风水师,发现风水各派固守师承,深浅难以辨别。尤其关于二十四山方位五行的归属存在两种说法,令人无所适从。自古沿用的”大五行”体系,连郭璞的《葬经》都遵循,称为”山家五行”。但前辈学者都坦然不明白其理论依据,既然找不到合理的证据,为何古今学者都沿用不疑?
近世蒋文举一派只用”正五行”配二十四山:壬癸亥子属水,丙丁巳午属火,完全依照命理术数体系,自称师承杨筠松。另有蜀中一派,据说是陈抟(希夷先生)所传,同样以子亥为水、巳午为火,与蒋说相似,但唯独将壬位定为火。该派以卦象律吕为根本,用黄钟生林钟等音律相生之理定山立穴,择日则用卦气旺衰之法。虽然体系与蒋氏不同,但五行划分基本相似。
既然如此,传统”大五行”真的应当废止吗?若可废止,古人为何世代相传?我为此深入探究。查阅《太乙统纪》数理不得其解,推究《皇极经世》先天、中天之数仍无所获,考察《五运六气》学说也未得要领。最终回归《周易》卦象才豁然开朗,现将所得分列如下:
1.水。乾卦
戌位(壬戌水)、子位(坎卦正位)、 寅位(甲寅水,甲在乾位)、 甲位(乾纳甲)
辰位(壬辰水)、巽位(壬辰水,辰在巽)、 申位(甲申水)、 辛位(乙酉水,辛属酉)
注:戌属乾卦,自戌顺时针运行至辛位时,乾阳极转坤阴,故辛纳乙。
2.火。坤卦(坤为君火)
午位(离卦正位) 、丙位(乙巳火,丙属巳)
乙位(坤卦纳甲) 、壬位(乙亥火,壬属亥)
注:坤用乙而不用癸,因六癸皆不化火,癸自化为木。
3.木。震卦
卯位(震卦正位) 、艮位(癸丑木,艮属丑)
未位(癸未木) 、巳位(己巳木)
4.金。兑卦
酉位(兑卦正位)、 乾位(庚戌金,戌在乾位)
亥位(辛亥金) 、丁位(兑纳丁)
5.土。坤卦
坤宫正位 、丑位(辛丑土)
癸位(庚子土,癸属子)、 庚位(戊申土,庚属申)
注:木受坤土生化终于巳位阴土,土受乾金生化终于戌位阳土。
乾卦通过壬申生水,坤卦通过乙生火,癸生木用于震,各主八位。乾坤作用完备后,由震巽与庚辛共同运化金土,五气循环,终成造化之功。唯有参透卦象与六十甲子相配之理,方能理解此体系本源,其说合乎经典而不悖象数,后世明理者当知吾言不虚。
大五行中,源自乾坤二卦者十二位,源自震巽坎离艮兑六子卦者亦十二位。六子卦总策数恰与乾坤相当(乾坤策数360,六子总策亦360)。但郭璞记载存在矛盾,《山家五行》称”未属木”,而实际体系却让金、土、木各得四位(木三位、金四位、土五位)。这种矛盾或源于特殊数理,火为何不取二、七而用四?此二说孰是孰非,还需请教专精此道的学者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郭璞在《葬元》篇中论坎、坤等水土之山时,强调”崇土益申”(水土长生在申);论艮山时却说”崇土益亥”(木长生在亥);论巽山则言”崇土益申”(水长生在申)。这些矛盾恰是郭璞本人使用大五行体系的确证。
医书有”左瘫右痪”之症:人体本为一气贯通,为何疾病会有左右之分?五脏中唯独肾脏分左右:左肾藏精,右肾藏气(命门)。神依气而立,故命门配壬子水。因此精亏者左瘫,气衰者右痪——两肾各有所主,病症亦各有归处。虽壬子同属一位,但子水为左肾,壬火为右肾命门,水火既济方为健康。
五脏对应五行,六腑对应六神:甲乙配青龙(木),丙丁配朱雀(火),庚辛配白虎(金),壬癸配玄武(水),戊配勾陈,己配螣蛇。因坎水纳戊,离火纳己,故五行衍生六神,犹如五脏衍生六腑。这种”壬火子水”的理论,通过人体机理得到印证,其理甚明。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探究宗庙五行的风水用途及其立极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