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变蒸,俗称“烧长”或“生长热”。中医认为,2岁以内的小儿,由于自然的生长发育,其血脉、筋骨、脏腑、气血、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,平均每隔32天一变,64天一蒸,共有十变八蒸。“变”时反应轻微,可能出现体温升高,父母不必惊慌;“蒸”时反应较明显,体温升高,出汗,厌食。
变者上气,生五脏,变情智,发聪明,是精神发育;蒸者体热,蒸血脉,养六腑,长百骸,是形体发育。小儿成长,需得变一变、蒸一蒸,方能长一长,正可谓是蒸蒸日上。
关于变蒸,大部分古代医书都有专门论述,现摘录《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《养小儿》一段: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,六十四日再变,变且蒸;九十六日三变,百二十八日四变,变且蒸;百六十日五变,百九十二日六变,变且蒸;二百二十四日七变,二百五十六日八变,变且蒸;二百八十八日九变,三百二十日十变,变且蒸。
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,六十四日大蒸。蒸后六十四日,复大蒸。蒸后百二十八日,复大蒸。积五百七十六日,大小蒸毕。
凡变者上气,蒸者体热。凡蒸平(平缓)者五日而衰,远者十日而衰。先变蒸五日,后五日为十日之中,热乃除尔。
儿生三十二日一变,二十九日先期而热,便治之如法。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尔。恐不解了,故重说之。审计(审视)变蒸之日,当其时有热微惊,不得灸刺也,得服药及变且蒸之时,不欲惊动,勿令旁多人。儿变蒸时,或早或晚不如法者,多儿变蒸时壮热不欲食,食辄吐。若有寒加之,即寒热交争,腹痛夭矫(急躁不安),啼不止,熨(用药热敷)之当愈也。
凡小儿身热、脉乱、汗出者,蒸之候也。
儿变蒸时,目白者重,赤黑者微。变蒸毕,目精明矣。
儿上唇头小白起,如死鱼目珠子者,蒸候也。初变蒸时有热者,服黑散发汗。热不止服紫丸,热瘥(读chài,病除)便止,勿复与丸,自当有余热。变蒸尽,乃除尔。
儿身壮热而耳冷,髋(读kuān,两胯、两股和臀部)亦冷者,即是蒸候,慎勿治之。儿身热髋耳亦热者,病也,乃须治之。
南宋刘昉《幼幼新书》介绍了小儿变蒸的作用。当然,有些医书与此说法也不相同。附原文如下:
一蒸(64天),肝生魂,肝为尚书。未蒸时魂未定,故儿目瞳子(瞳孔)昏。蒸后肝生魂定,令目瞳子光明。
二蒸(128天),肺生魄,肺为丞相。未蒸时魄未定,故儿未能嚏嗽(打喷嚏和咳嗽)。肺上通于鼻,蒸后能令嚏嗽。
三蒸(192天),心生神,心为帝王。未蒸前神未定,故儿未言语。心通于舌,蒸后令儿能语笑也。
四蒸(256天),脾生智,脾为大夫,藏智。故未蒸前儿未能举动,蒸后令儿举动任意也。
五蒸(320天),肾生精志,肾为列女。外应于耳,故蒸后能令儿骨髓气通流也。
六蒸(384天),筋脉伸,故蒸后筋脉通行,九窍津液转流,令儿能立也。
七蒸者(448天),骨神定,气力渐加,故蒸后能令儿举脚行也。
八蒸者(576天),呼吸无有停息,以正一万三千五百息也。凡呼出心与肺,吸入肾与肝,故令儿呼吸有数,血脉通流五十周也。
附《千金翼方》相小儿寿命长短法:
膝骨(指坐骨,脊椎骨)不成者,能倨(同“踞”,伸开脚坐)而死。
掌骨不成者,能扶伏而死。
踵骨(读zhǒng,跟骨)不成者,能行而死。
膑骨(膝盖骨)不成者,能立而死。
生身不收者,死。
鱼口者死。
股(大腿)间无生肉者死。
颐(两腮和上下颌)下破者死。
阴(生殖器)不起者死。
囊下白者死,赤者死。
儿初生,额上有旋毛者,早贵,妨父母。
儿初生,阴大而与身色同者,成人。
儿初生,叫声连延相属者,寿;声绝而复扬急者,不寿。
儿初生,汗血(病症,汗水发红)者,多厄不寿。
儿初生,目视不正,数动者,大非佳人。
儿初生,自开目者,不成人。
儿初生,通身软弱,如无骨者,不成人。
儿初生,发稀少者,强不听人。
儿初生,脐(肚脐)小者,不寿。
儿初生,早坐、早行、早语、早齿生,皆恶性,非佳人。
儿初生,头四破者,不成人。
儿初生,头毛不周匝(头部毛发不均匀)者,不成人。
啼声散,不成人。
啼声深,不成人。
汗不流,不成人。
小便凝如脂膏,不成人。
常摇手足者,不成人。。
儿初生脐中无血者,好。
卵(睾丸)下缝通达而黑者,寿。鲜白长大者,寿。
论曰∶儿三岁以上、十岁以下,观其性气高下,即可知其夭寿大略。儿小时,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,则项托颜回之流是也。小儿骨法成就,威仪回转迟舒,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。其预知人意,回旋敏速者亦夭,则杨修、孔融之流是也。由此观之,夭寿大略可知也。亦由梅花早发,不睹岁寒;甘菊晚荣,终于年事。是知晚成者,寿之兆也
转载请注明:卓异笔记 » 小儿发烧莫心急 或是变蒸发聪明